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---日野原重明醫師 分享者:吳妹祝
會感動人的句子:
1. 推薦序中:
他說:「我努力了多年要把『慢性病』改稱『生活習慣病』的案子在國會終於通過了。」
2.『生命活泉』雜誌編輯群形影不離…中:每日的忙碌,自三十歲起就沒改變過。
3.無止盡的願望將你帶離幸福…中:人們對不幸很敏感,對幸福則很遲鈍。
4.所謂老不是衰弱而是成熟……中:到了七十五歲就歡歡喜喜的成為「新老人」。
5.年齡不是勝負。只要謙虛而充分的品味即可…中:才華隨時都在等待花開的日子。
6.有很好的懈逅那就是你的才華中…:
要不斷磨練心的感受能力,需要期待有新的邂逅的從容心境。
7.就因為人很脆弱,才能夠共存共榮…
:醫療的原點是「照護」以及它所帶來的溫暖。
:悲傷的體驗令人變得溫柔。
8. 只要和同類聚在一起,人和社會都不會成熟…:
智慧若不與人接觸就得不到。因為智慧是人的生活型態。活在人的生命之中。
9.家人並不是「存在就好」,而是要親手經營「經營」…:
50歲正是可以好好面對自己的時機。(老友老伴老本老居老身照顧好預作規劃)
到了養兒育女告一段落人就能從偽裝中解放出來。
10.人不管到了幾歲,都可以改變生活方式..:
人生及習慣,讓身體記住好的慣。從今天起開始改正飲食、運動、工作、睡眠的習慣。
11.不要畏懼失去,給予會帶來快樂………:
「受與施」「施與受」的態度不可因沒得到利益就不肯付出。
12.光靠些許的善意並無法勝任義工……: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後段仍能思考、感受、工作。
13.我相信身體有多衰退,「氣」就有多高….:
打破「老人是社會的累贅」不如增加在社會上到處都可看到「新老人形象」的機會。
14.從醫療疏失中學習,這樣才能進步…:
給醫生的建議—當病患是您最重要的人時您還動手開刀嗎?
醫生的最終使命不是治病、而是「人」是無可取代的人。
15.醫師致力於會聽,病患致力於會說…:所謂談話醫學(narrative medicine)如今一在受到矚目。 16.與優良家庭醫師結識,不能完全寄託於偶然:
尋找努力減少限制的醫師而非強行限制病患的醫師。
17.音樂具有治療病人的心和身體的能量…:把身和心分離是現代醫療的錯誤。
18.希望用「謝謝」作為一生的總結:「謝謝」一句話使活著的人的心也得到了救贖。
19.把死亡是什麼告訴小孩是大人的任務:生命不只是個容器、容器裡有水、要如何把乾淨的
水裝滿是很重要的。(人生活一日,便盡一日本分,一旦死去則氣散,歸天地,亦無遺憾。)
20.為什麼不可以殺人,這個問題不是要回答,而是應該要共同來思考.: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
不容許被輕易侵犯的高貴之處。(心柔軟了嗎?話柔軟了嗎?人柔軟了嗎?)
21.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適合他自己的臨終
:長壽的優點就是可以輕鬆的死去。(器官的老化與器官病變是不同的好好愛自己的身體)
:可以好好的告別死亡也是溫馨的 。(選擇自己要的告別式)
22.後語-我為什麼成為醫生?又是個怎樣的醫生?:
接觸到美國醫學我下決心要以臨場醫師的身分重新開始、當時已經三十九歲。
不要畫個小圓自我滿足;要成為大圓當中的一片弧。
23.九十年的相簿-回顧人生,發現有過許多轉捩點…
從父親身上學到夢想要大從母親身上學到承擔。(以身做責成為小孩的榜樣)
24.寫在最後:
我勤於學習、忙於工作、樂於執筆,七十五歲之後還加快腳步。
最後的人生目標
日野原重明充滿悲天憫人的胸懷,他的人生最後目標是讓和平降臨大地,緩和癌症病患的痛苦,讓他們與慢性病人、殘障人士,不分老少都能得到心靈豐潤的安慰。如今,97歲的他依然每日過著繁忙的生活,一面指揮他的人生漸趨高潮的演奏,一面不斷地祈求他的美夢成真。
這部日野原重明回憶錄,不但一般的醫學院學生、醫學院老師、音樂治療師都應該看,所有想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的老人們也應該看。他也許不是最偉大的醫師,但我敢肯定的說,他是最精通「生活藝術」的一位醫學人文大師。我希望將他的書當作今後生活型態的方向去執行,期待能擁有像他一樣多彩多姿的人生。
網誌存檔
- 01/17 - 01/24 (1)
- 04/26 - 05/03 (1)
- 04/19 - 04/26 (1)
- 04/12 - 04/19 (1)
- 04/05 - 04/12 (2)
- 03/29 - 04/05 (3)
- 03/22 - 03/29 (10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